我国古代著名的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萌芽于唐,完备于宋,盛于明清,历时 1200 余年,全国曾建约 7500 所。这些 "文化圣殿" 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于一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萌芽于唐,完备于宋,盛于明清,历时 1200 余年,全国曾建约 7500 所。这些 "文化圣殿" 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于一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在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白鹿洞书院,一块斑驳的石碑镌刻着朱熹亲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这份诞生于南宋的教育纲领,以五纲十目构建起完整的育人体系,不仅成为古代书院教育的典范,更在当代教育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其核心思想中蕴含的道德教育理念、治学方法论与人格培养路径,至
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节目热度不断攀升,中华优秀文化正以大众化的表达形式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心中。由江苏卫视、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文化纪实探访节目《中华书院》带领观众驻足书院这一承载千年文脉的古老载体,通过文化嘉宾与历代先贤的古今“对话”,将哲学思辨融入
九江襟江带湖,枕庐阜而控鄱湖,自古为“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这片土地不仅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雄奇,“采菊东篱下”的恬淡,更有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的婉转,苏轼“舟中贾客莫漫狂”的喟叹——山水与人文交织,历史与当下共振,构成了吾乡独有的精神特质。在这个专栏里
书院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文脉与学脉的交融,为培育经世安邦人才和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省委主要领导昨天专门就推动赣鄱书院文化保护传承和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合发展进行调研,就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书院文化与文明实践
凭每个人心中对咱们中国古代盛世的评价标准,我猜你肯定会把唐朝奉为巅峰,觉得之后的宋朝积贫积弱。可我的看法跟你们的有些不同,这还真不是我瞎说,更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看法。
9月26日,“书诵千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江西庐山市,循着白鹿洞书院的千年学脉、庐山秀峰的石刻诗行、庐山书房的书香雅韵、庐山诗词博物馆的数字诗魂,在诗画山水中探寻文化密码,用镜头与笔端记录这座名山与长江文明交融共生的鲜活故事。
为进一步弘扬长江文化精髓,生动展现九江“千年文脉浸润、山水人文交融”的独特魅力,9月24日至26日,九江市组织开展“书诵千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活动由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九江市委网信办主办,修水县、庐山市两地网信中心协办。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书院”有多种说法,根据南宋学者吕祖谦《鹿洞书院记》及后世主流观点,最广为流传的是指北宋时期的四大著名书院。
唐代高安的桂岩书院,比白鹿洞还早300多年,创办人幸南容没搞“精英筛选”,反而对着周边农户说“农闲了来读书,不收费”。
当赣江的流水冲刷过亿万年的岩层,当鄱阳湖的浪潮托起无数个日出日落,这片被群山环抱、被碧水滋养的土地,始终以一种 “不屈” 的姿态,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矗立成一座永恒的丰碑。从史前先民在泥泞沼泽中培育出第一株水稻,到商周工匠在青铜上镌刻出文明的密码;从朱熹在白鹿洞
白鹿在历史中奔跑,它没有呦呦鹿鸣,却有着群山回应。鹿被铭刻在石头上,但不是单独存在,而是和一座千年书院站在一起。“白鹿洞书院”五个大字,被明代学者李梦阳题写在一个白色浑朴的石头门楣上。明弘治年间,李梦阳出任江西提学副使,经常受邀来这座书院讲学。一次,正值山门前
乾坤运转,时序更迭;星河璀璨,岁月昭彰。《礼记》有云:“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此乃天地间师道之根本;《道德经》曰“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此恰师者之德馨。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感孔圣杏坛之遗风,念先贤授业之赤诚,谨作此赋,以颂师道之崇高,以表师恩之
去年,江西在全国率先发布省域精神文明品牌标识——“德润赣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基因与本土文明内涵相结合,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模式,让“德”的种子在赣鄱大地生根结果,成为这片土地最动人的文明注脚。